"世界工廠”珠三角的車間,正在鬧“革命”:搬運工、燒焊工、噴涂工等工種,正迅速被“機器人”取代。與此同時,珠三角機器人工業也發展迅速,走在全國前列。據不完全統計,相關產業產值已近千億元。
在這次“車間革命”中,東莞最積極,將“用機器換工人”視為轉型升級重要抓手。今年6月25日,東莞便出臺新政加大扶持力度, 其中制造業自動化第一品牌拓斯達積極響應新政號召,加大研發生產,提出自動化一年回本的“平價”路線,產品價格甚至與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相當,使更多工業機器人走入中小企業。
今年以來,廣州、佛山、中山等地也相繼出臺政策,推進“機器人換工人”。珠三角不僅更廣泛地使用機器人,還要打造機器人或智能裝備產業基地,已列入珠三角多地未來發展議程。廣州提出到2020年打造兩三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,形成超千億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;
2013年深圳機器人和自動化產業的產值超過了200億元,提出要以機器人、可穿戴設備等為重點,建設國內一流智能裝備產業基地;東莞則力爭2016年全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,到2020年達700億元;佛山順德借全國唯一“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點”的東風,規劃明年智能制造產業規模超千億元。
總部位于德國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新近發布一項數據顯示,2013年共有3.7萬臺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市場上銷售,是2012年的近3倍,約占全球銷量的1/5。總銷量超過日本,位居全球第一。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,也是成長最快的市場。
在珠三角,不止東莞把“機器換人”列為政府項目。7月18日,中山市委副書記、市長陳良賢表示,從今年下半年開始,中山市政府將拿出專門資金支持企業“機器換人”。
今年7月份,佛山順德推出了“機器代人”計劃。順德將在每個行業中選取不少于30家企業開展改造示范,給予不同額度的補貼,骨干企業補貼封頂設定至100萬元。
今年年初,廣州提出到2020年全市80%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。廣州市出臺的政策規定,采購租賃本市制造的工業機器人整機,最高補貼3萬/臺,采購租賃成套設備按照10%補貼,整套設備累計補助額不超50萬元。
廣州、深圳、東莞、佛山、珠海等地已提出或謀劃建立機器人產業基地。東莞市6月25日審議通過了《關于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提出將打造2—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和6—8個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,到2016年力爭全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,到2020年達700億元。